改革开放30多年来,律师这个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但是和现在互联网信息的发展相比,发现还是比较落后的。供需的不平衡,群众找到合适的律师很难,优秀的年轻律师同时也缺乏客户的委托。
直到“互联网+”的出现为传统法律服务起到了一个转型的效果,通过“互联网+法律”这一全新业务模式,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法律服务行业的升级,大大拓展法律服务的广度、深度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,解决困扰律师多年的法律服务专业化及法律服务市场拓展问题。
然而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,大批律师及律所都在尝试拥抱互联网,前赴后继,但效果并不明显,当事人最终还是依赖关系网寻找律师,互联网助力提升了律师个人品牌,却难为转为购买力,为什么?这就要说到传统法律服务行业的根本痛点。
不管传统模式还是现有的互联网+推广模式,律师大多数是坐在律所,等待当事人电话咨询或上门咨询委托,之后提供服务。由于多数用户对律师的不信任,也多是通过朋友推荐找律师,这造成明明律师做了互联网却还是效果不大。
法律服务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存在服务的双方的,所以互联网+法律服务本质上是一个平台,律师供给和客户需求,有供给有需求就会构成法律服务的一个平台,律师做完互联网+化之后就要引入需求端,针对中小企业没有法务部门的,如若能对接上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中小企业用户,主动去挖掘这几十万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,把服务和需求对接起来,这就需要新的互联网+模式。2016年,全国律师办理各类诉讼案件300万多件,担任法律顾问50多万家,这与全国几千万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相比,业务规模化的空间非常广阔!